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潤滑油的專業術語

潤滑油的專業術語

更新時間:2019-05-17  |  點擊率:1192

 磨粒磨損 兩(liang) 個(ge) 接觸表麵相對滑動過程中引起的機械磨損
  添加劑 為(wei) 改進潤滑性能而添加的少量物質
  粘附性改進劑 在油和脂中加入添加劑以改進粘附效果(如聚異丁烯)
  粘附潤滑劑 加入粘附改進劑,防止潤滑劑因離心力作用而甩落
  AF塗層 減摩塗層,目前為(wei) 廣泛使用的幹膜固體(ti) 潤滑劑,包括室溫固化型和熱固化型。配方含固體(ti) 潤滑材料(稱為(wei) “生料”)和粘結材料,見“粘結劑”
  抗老化 因氧化、過熱、或因含某些金屬(如銅,鉛,銀等)而引起的材料老化,通過加入某些添加劑(如抗氧化劑)可提高材料的抗老化能力
  ASTM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hui)
  基礎油 潤滑油、脂的基本成份
  粘結劑 非揮發性的介質或賦形劑,用以增強固體(ti) 潤滑材料顆粒間的結合牢度或增強固體(ti) 潤滑膜與(yu) 摩擦表麵間的粘連程度
  粘結潤滑劑 見AF塗層
  旋鬆扭矩 旋鬆一個(ge) 螺栓聯接所需的扭矩
  化學惰性 (潤滑劑)和某些物質不起化學反應
  摩擦係數 兩(liang) 個(ge) 接觸表麵間摩擦力與(yu) 法向力之比
  低溫性能 潤滑油用雲(yun) 點、傾(qing) 點和凝固點作指示值,對潤滑脂可用Kesternich流動壓及低溫力矩試驗來衡量
  膠體(ti) 穩定液體(ti) 中的微粒(粒徑10-5~10-7cm)作為(wei) 一種溶體(ti) (不出現顆粒沉降)
  複合脂 以金屬皂和各種酸製成的增稠劑的潤滑脂,特別適合高溫和長期使用
  稠度 潤滑脂的一項指標,分未工作錐入度和工作錐入度,並按NLGI(美國潤滑脂學會(hui) )標準測定。簡單地將稠度分為(wei) 九個(ge) 等級,例如:
  稠度等級 工作錐人度(1/10mm)
  00 400—430
  0 350—385
  1 310—340
  2 265—295
  密度 20℃時單位體(ti) 積的潤滑劑的質量(g/cm3)
  清淨劑 清除表麵殘留物及沉澱物的表麵活性劑
  分散性 提高液體(ti) 中不溶物質的分散性能
  DN值 轉速對滾動軸承脂的參照值,用軸承中徑(mm)乘每分鍾轉數來表示
  滴點 指潤滑脂從(cong) 半固體(ti) 狀態轉變為(wei) 液態的溫度,是潤滑脂耐熱性的指標,隨著溫度的升高,以從(cong) 容器中滴落滴液滴的溫度定為(wei) 滴點溫度
  動力粘度 即粘度,反映了潤滑油流動時,流體(ti) 分子間的內(nei) 部阻力的大小。以潤滑油流經管孔或間隙來測定
  EP添加劑 一種化學物質,用以改進承受重載、高溫的能力,從(cong) 而增強油、脂的耐磨性
 水中滾動軸承潤滑脂的耐腐蝕試驗,至少以兩(liang) 隻用脂潤滑的軸承在水中運行約一周來進行測試,耐腐蝕數值為(wei) 0~5(0指無腐蝕,5指嚴(yan) 重腐蝕)
  酯油 酸和醇類的化合物,用作潤滑材料及潤滑脂的生產(chan)
  閃點 將火焰接觸油蒸氣和空氣的混合氣而發生閃火的低溫度
  氟矽油 分子中含氟原子的矽油
  凝點 油品凝固而喪(sang) 失流動性時的溫度
  微動腐蝕磨損 由於(yu) 兩(liang) 接觸體(ti) 作微幅相對滑動而引起的一種機械化學磨損,在摩擦麵上出現點蝕小坑和在摩擦麵間堆積有氧化屑
  摩擦 兩(liang) 個(ge) 物體(ti) 作相對運動時,其接觸界麵上存在的切向阻抗現象
  油脂 由基礎油與(yu) 增稠劑組成的潤滑介質
  抑製劑 用於(yu) 潤滑劑中延緩老化和腐蝕的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