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氏定氮法測量粗蛋白實驗中消化樣品的幾個(ge) 要點
1 催化劑及其用量
在環境汙染小、價(jia) 格便宜、催化效果好的前提下,目前催化劑多為(wei) 硫酸銅和無水硫酸鉀( 或無水硫酸鈉)。其添加量不同公司差異較大,其中硫酸銅: 無水硫酸鉀( 或無水硫酸鈉) 主要有1∶9、1∶10、1∶15 和1∶17 等,國標為(wei) 0.4g 硫酸銅和6g 無水硫酸鉀( 或無水硫酸鈉),比例為(wei) 1∶12。若添加量加大,消化液易結塊不易轉移;添加量減少,消化時間加長或者消化不*。建議大家按國標執行為(wei) 好。亦可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試樣的多少、消化的難易程度、蛋白含量的多少自行調整。
2 硫酸的用量
濃硫酸的用量應視試樣的重量、含水量及其所含蛋白高低而適當調整。對於(yu) 體(ti) 積大重量輕的粗飼料、高蛋白飼料或者含水量較高的試樣、澱粉含量多的精料, 應適當加大濃硫酸的用量,多為(wei) 15mL 左右。這是由於(yu) 此類樣品,濃硫酸在對其脫水和碳化是消耗量加大,當加入的濃硫酸量不足或者剛剛夠試樣脫水和碳化時就會(hui) 出現燒幹現象。反之則需加入10mL 左右。若通風櫃的排風量較大時應適當多加濃硫酸2mL 左右,以防止濃硫酸的蒸發而使其濃度降低,試樣消化不*從(cong) 而導致所測得的數值偏低。
3 消化溫度
剛開始時以低溫(200 ~ 300℃ ) 加熱,待試樣焦化泡沫消失後,逐步緩慢提高溫度(360~410℃ )。起初低溫加熱是為(wei) 防止試樣起泡沫,而溢出燒瓶外或碳化後的顆粒粘附於(yu) 燒瓶壁,導致消化不*,所測結果偏低。對於(yu) 富含脂肪或者在消化過程中易發泡的樣品,可在消化前滴加少量消泡劑,如辛醇、液體(ti) 石蠟等。
4 消化時間
消化時間也是許多文獻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也有許多快速消化法的研究。其消化時間的標準為(wei) 消化呈透明藍綠色後,再加熱消化15min。根據蘇軍(jun) 等研究表明,消化液澄清後再繼續消化30min 為(wei) 宜。此試驗隻是針對於(yu) 蛋白含量低於(yu) 蠶蛹的樣品,而對於(yu) 蛋白含量高於(yu) 蠶蛹的樣品,如進口魚粉、血粉、羽毛粉等並未進行試驗性研究。因此我個(ge) 人認為(wei) ,可根據試樣的重量、蛋白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的難易程度而適當調整消化液澄清後的消化時間。對於(yu) 所稱試樣質量較多、蛋白含量高於(yu) 蠶蛹或者難消化的試樣,消化液澄清後繼續消化的時間可控製在45m i n ~ 2h 不等,具體(ti) 時間化驗工作者可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而自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