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油微量成分與(yu) 抗氧化能力的相關(guan) 性研究
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和色素等有益微量伴隨物是天然植物油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此類物質含量較少,但其與(yu) 食用植物油品質密切相關(guan) ,直接影響食用植物油的功能性、氧化穩定性等。油脂氧化可導致油脂品質下降,體(ti) 外抗氧化性能可作為(wei) 綜合評價(jia) 食用植物油品質的間接指標,評判食用油品質差異。
在全麵分析植物油脂肪酸組成、微量成分的基礎上,係統評價(jia) 了植物油的體(ti) 外抗氧化能力,並對兩(liang) 者相關(guan) 性進行了研究,為(wei) 綜合評價(jia) 食用油品質提供基礎數據。
分析了13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和有益微量伴隨物。植物油中含的有益微量成分主要分為(wei) 生育酚、多酚和植物甾醇三大類。13種植物油的總生育酚含量在173.21-2573.69 mg之間不等,以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為(wei) 主。其中小麥胚芽油的總生育酚含量,為(wei) 2573.69 mg,以α-生育酚為(wei) 主。大豆油中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含量較高,米糠油和棕櫚油中還含有生育三烯酚。13種食用植物油的多酚含量從(cong) 4.78-387.40 mg沒食子酸油不等。芝麻油的多酚含量,為(wei) 387.40 mg沒食子酸油。13種植物油中主要含有豆甾醇、β-穀甾醇、菜油甾醇三種植物甾醇,其中β-穀甾醇的含量多,從(cong) 180-5800 mg不等,小麥胚芽油的植物甾醇含量。個(ge) 別植物油還有其他微量組分如角鯊烯、穀維素等。不同的植物油中所含有益微量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差異很大,這也造成了不同植物油在功能性質上的差異。
采用盛泰儀(yi) 器ST-149穩定性測試儀(yi) 測定了不同植物油的氧化誘導時間,發現一些有益微量伴隨物含量較高的植物油,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能。然後將植物油分為(wei) 極性部分,非極性部分和全油分別進行抗氧化能力評價(jia) 。采用ORAC、ABTS、FRAP和DPPH四種方法的甲醇體(ti) 係評價(jia) 植物油極性部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結果發現:含有益微量成分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芝麻油和小麥胚芽油,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明顯高於(yu) 有益微量成分較少的植物油,如椰子油、茶籽油等。用DPPH乙酸乙酯體(ti) 係對植物油非極性組分和全油進行抗氧化評價(jia) ,結果發現:生育酚含量較高的植物油如小麥胚芽油、米糠油和大豆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顯高於(yu) 未檢出生育酚的植物油,如椰子油和棕櫚仁油。
結果顯示植物油中的多酚類物質與(yu) 四種方法測試的極性部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顯著正相關(guan) 。多酚類物質是植物油極性成分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質。植物油中的生育酚、菜油甾醇和β-穀甾醇與(yu) 非極性部分和全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顯著正相關(guan) (P0.01),其中總生育酚與(yu) 抗氧化能力的相關(guan) 係數,分別為(wei) 0.989和0.978。生育酚是植物油非極性組分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考察了13種植物油在常溫光照貯藏條件下有益微量成分與(yu)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變化規律及兩(liang) 者之間的內(nei) 在聯係。結果顯示:25℃、光照條件下儲(chu) 藏4個(ge) 月的過程中,植物油的總生育酚含量呈下降趨勢,各單體(ti) 的變化趨勢不一致。α-生育酚下降較快,γ-生育酚下降較慢。多酚含量呈下降趨勢,各種植物甾醇單體(ti) 的含量在儲(chu) 藏過程中基本沒有變化。在儲(chu) 藏過程中,植物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總體(ti) 呈下降趨勢。儲(chu) 藏過程中分析結果顯示植物油中多酚類物質與(yu) 其極性部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顯著相關(guan) 。生育酚與(yu) 其非極性部分、全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顯著相關(guan) 。植物油中多酚類物質和生育酚與(yu) 植物油的抗氧化密切相關(g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