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產(chan) 品銅片腐蝕儀(yi) 標準GB/T5096的1985年和2017年的標準區別之處
本標準代替GB/T5096-1985(石油產(chan) 品銅片腐蝕試驗法》,本標準與(yu) GB/T5096-1985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第2章規範性引用文件:
-在儀(yi) 器中,對壓力容器的耐壓限值進行了修改,並增加了壓力容器尺寸的公差規定;增加了試管硼矽玻璃材質要求,並明確了放人銅片後試管中試樣液麵的高度;對試驗浴作了更加明確和具體(ti) 的規定;對溫度測量裝置,規定可采用控溫精度為(wei) 士1℃或更高精度的任何溫度測量裝置:增加符合GB/T514-2005中GB-48號的全浸溫度計的使用,並將此水銀溫度計其水銀相
露出浴介質表麵的高度由不大於(yu) 25mm修改為(wei) 不大於(yu) 10mm;增加鑷子和計時器的技術要求(見第4章,1985年版第2章)
-在試劑和材料中,將洗滌溶劑中“無硫烴類溶劑"明確為(wei) “硫含量小於(yu) 5mg/kg的烴類溶劑"
取消符合SHO004《橡腔工業(ye) 用溶劑油》要求的可選用洗滌溶劑;增加00號或更細的鋼絲(si) 絨
(棉),用於(yu) 銅試片的表麵初始打磨處理;對磨光材料碳化矽或氧化鋁的粒度標號進行了修改,65μm的砂紙或砂布,原粒度標號為(wei) “240粒度",現修改為(wei) “P220",105 um的砂粒,原粒度標號為(wei) “150目",現修改為(wei) “P150"(見5152和551985年版221和22.3);
在對銅片的技術要求中,將所引用的銅材質標準“GB466"相應修改為(wei) “GB/T5231-2012"
銅片尺寸增加了公差規定;銅片處理中增加銅片可重複使用,且當其表麵出現點蝕或深的劃痕而無法按規定程序打磨去除,或銅片表麵發生變形,或當銅片尺寸已不在規定限值之內(nei) 時,應廢棄此銅片的內(nei) 容(見531985年版22.2);
-在取樣中,增加按照相關(guan) 標準方法進行取樣的內(nei) 容;並增加樣品容器中推薦裝人的樣品量;將
試驗過程中避免銅片與(yu) 水接觸的內(nei) 容由注修改為(wei) 正文(見第7章1985年版第5章);
在試片製備中,增加可采用預打磨好的商品鋼片進行試驗的注;並補充了按照規定順序采用不同粒度的磨光材料進行試片打磨的重要性和目的性的說明內(nei) 容(見第8章,1985年版第4章);在試驗步驟中,增加同時進行不止一個(ge) 試樣試驗時的操作步驟;在壓力容器步驟中,增加對車用汽油樣品,可選擇壓力容器步驟進行試驗的內(nei) 容;對燃料油和柴油類樣品,增加可采用
100℃3h的替代試驗條件;增加對37.8℃時蒸氣壓大於(yu) 80kPa的車用汽油樣品,若試驗過程中試樣蒸發損失較明顯,建議采用樂(le) 力容器步驟進行試驗的內(nei) 容:對潤滑油樣品的試驗條
件,建議升高的試驗溫度由原來從(cong) 120℃開始,30℃為(wei) 增量提高試驗溫度,修改為(wei) 從(cong) 150℃開
始,以5℃為(wei) 增量進行試驗(見第9章,1985年版第6章);
在結果判定中,將區別2級和3級中的多彩色,明確為(wei) 區別2c級別和3b級別的試驗結果,且對試片進行加熱處理的溫度由“315℃~370℃"修改表述為(wei) “340℃士40℃"(見1041985年
版7.4);
--增加第11章精密度,補充了采用試管步驟測試汽油樣品的精密度規定;並對預打磨商品銅片和手工打磨銅片的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
-對報告的內(nei) 容和格式做了更詳細的補充規定(見第12意,1985年版第9章);
----增加附錄A(安全事項》,給出方法中所涉及的試劑、材料和樣品的相關(guan) 安全警示內(nei) 容。本標準由全國石油產(chan) 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SAC/TC280)提出並歸口。